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师范类专业用)
所属学院:金沙国际平台登录 标准学制:4年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大类: 化学
专业代码:0703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适用年级:2019级 专业负责人:刘训恿
一、专业简介
化学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2007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获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纳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学科教学(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和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山东省吸附分离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化学教学实验中心。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技能突出。拥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青教赛获奖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机化学教学团队、山东省有机化学系列精品课程。专业将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化学专业,成为山东省中学优秀化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的培养基地。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高尚的师德师风、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化学教学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领域从事化学教学、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中学化学教师。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如下目标:
1. 能够在化学教育教学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中学化学教师职业,具有扎根基层的决心和定力。
2. 能够综合运用化学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资源,针对不同学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化学创新实践活动,并能在教学中积极践行“教、学、评”一体化,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成长为区域优秀青年教师。
3. 能够综合利用组织班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未来发展规划等多种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4. 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进行教学反思并积极与他人沟通合作,结合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教研活动,能以开放的心态及时跟踪国内外化学教学改革动态,更新教学理念,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毕业要求
以国家与社会需要为导向,以《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以2018年版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结合化学专业悠久的办学历史与经验,不断完善本专业的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如下:
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熟悉我国现行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能够依法执教,立志做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高素质化学教师。
2. [教育情怀] 具有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的意愿和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情怀,能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等有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尊重他人,富有爱心和责任心,以足够的耐心、细心来对待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3. [学科素养] 扎实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跨学科相关知识以及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具有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
4. [教学能力] 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化学学科教学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化学课程标准内涵、要点和化学学科认知特点;具备基本教学技能,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和提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够针对课堂教学展开反思,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5.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班级建设和指导的能力,能够通过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参与班级建设,进行班级管理,协助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6. [综合育人] 具备全程育人和立体育人的意识,能够挖掘和借助化学学科德育素材,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结合,积累综合育人的实践经验。
7. [学会反思] 能根据国内外化学学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教育发展需求,制订出适合自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规划,具有较强的自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学教育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8. [沟通合作] 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教学研讨、小组学习等活动中善于倾听,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合作。
毕业要求指标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
毕业要求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毕业要求1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
指标1.1 |
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习、实践、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指标1.2 |
能够认同和遵守师德规范,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培育立德树人理念,愿意做“四有”好老师。 |
指标1.3 |
了解国家和地方现行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能够依法执教。 |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
指标2.1 |
理解并认同中学化学教师职业的价值,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指标2.2 |
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
指标2.3 |
富有爱心和责任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利以及个体差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
指标3.1 |
扎实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塑造化学学科思想。 |
指标3.2 |
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开展实验探究。 |
指标3.3 |
了解数学、物理等跨学科相关知识,具有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指标3.4 |
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理解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化学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供支撑。 |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
指标4.1 |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结合化学学科的认知特点及思维方式指导教学。 |
指标4.2 |
能够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分析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及课堂演示实验,编写教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辅助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 |
指标4.3 |
能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提问、讲解和演示技能;具有条理、规范的板书技能;具有基本的课堂组织技能;能够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 |
指标4.4 |
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进行评价与反思,形成初步的教研能力。 |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
指标5.1 |
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技能和方法,能参与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建设和管理班集体。 |
指标5.2 |
坚持德育为先理念,能参与组织、指导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班级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
指标6.1 |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特点。 |
指标6.2 |
理解化学学科在育人过程的作用,能够挖掘化学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将化学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
指标6.3 |
通过参与、组织校内外的各种活动,能够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
指标7.1 |
了解国内外化学学科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具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能够制订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规划。 |
指标7.2 |
通过文献检索、读书笔记、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科技创新等活动训练养成批判性思维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
指标7.3 |
能够在课程学习,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等活动中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具有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
指标8.1 |
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发挥自己作为成员或负责人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和团体的关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
指标8.2 |
在小组学习、教学实践、论文答辩等学习活动中,能倾听他人意见,准确表达自己观点,回应质疑和问题,与同学、老师、家长等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合作。 |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完成学业。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化学、教育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教育学、学校心理学、、化学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创客教育、化学教学技能综合训练。
八、主要课程(环节)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序号 |
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
师德 规范 |
教育 情怀 |
学科 素养 |
教学 能力 |
班级 指导 |
综合 育人 |
学会 反思 |
沟通 合作 |
1.1 |
1.2 |
1.3 |
2.1 |
2.2 |
2.3 |
3.1 |
3.2 |
3.3 |
3.4 |
4.1 |
4.2 |
4.3 |
4.4 |
5.1 |
5.2 |
6.1 |
6.2 |
6.3 |
7.1 |
7.2 |
7.3 |
8.1 |
8.2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L |
H |
M |
|
|
M |
|
|
|
|
|
|
|
|
|
|
H |
|
|
|
|
|
|
|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
|
M |
|
|
|
|
|
|
|
|
|
|
|
|
M |
|
|
|
|
L |
|
|
3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H |
|
|
M |
|
|
|
|
|
|
|
|
|
|
|
|
H |
|
|
|
|
|
|
|
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
|
M |
|
|
|
|
|
|
|
|
|
|
|
|
H |
|
|
|
|
M |
|
|
5 |
形势与政策 |
L |
M |
H |
|
|
|
|
|
|
|
|
|
|
|
|
|
|
|
|
M |
|
|
|
|
6 |
大学英语 |
|
|
|
|
|
|
|
|
M |
|
|
|
L |
|
|
|
|
|
|
L |
H |
|
|
L |
7 |
大学体育 |
|
|
|
|
H |
|
|
|
|
|
|
|
|
|
|
|
|
|
M |
|
|
|
H |
|
8 |
大学计算机(2) |
|
|
|
|
|
|
|
|
M |
|
|
L |
L |
|
|
|
|
|
|
|
M |
|
|
|
9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
H |
M |
|
|
|
|
|
|
|
|
|
|
L |
|
|
|
|
|
|
|
10 |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
|
|
|
|
M |
|
|
|
|
|
|
|
|
|
|
|
|
|
|
|
|
|
H |
|
11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
|
M |
M |
|
|
|
|
|
|
|
|
|
|
|
|
|
|
|
H |
|
|
|
|
12 |
创新创业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L |
|
H |
|
M |
|
13 |
高等数学B1-2 |
|
|
|
|
L |
|
|
|
H |
M |
|
|
|
|
|
|
|
|
|
|
|
|
|
|
14 |
普通物理C1-2 |
|
|
|
|
L |
|
|
|
H |
M |
|
|
|
|
|
|
|
|
|
|
|
|
|
|
15 |
普通物理实验C |
|
|
|
|
L |
|
|
|
H |
|
|
|
|
|
|
|
|
|
|
|
|
|
L |
|
16 |
无机化学1-2 |
|
|
|
|
|
|
H |
|
|
H |
|
|
|
|
|
|
|
H |
|
|
L |
|
|
|
17 |
无机化学实验1-2 |
|
|
|
|
|
|
|
H |
|
|
|
|
|
|
|
|
|
|
|
|
L |
|
|
|
18 |
分析化学 |
|
|
|
|
|
|
H |
|
|
M |
|
|
|
|
|
|
|
|
|
|
L |
|
|
|
19 |
分析化学实验 |
|
|
|
|
|
|
|
H |
|
|
|
|
|
|
|
|
|
|
|
|
L |
|
|
|
20 |
有机化学1-2 |
|
|
|
|
|
|
H |
|
|
H |
|
|
|
|
|
|
|
H |
|
|
L |
|
|
|
21 |
有机化学实验1-2 |
|
|
|
|
|
|
|
H |
|
|
|
|
|
|
|
|
|
|
|
|
L |
|
L |
|
22 |
物理化学1-2 |
|
|
|
|
|
|
H |
|
|
M |
|
|
|
|
|
|
|
H |
|
|
L |
|
|
|
23 |
物理化学实验1-2 |
|
|
|
|
|
|
|
H |
|
|
|
|
|
|
|
|
|
|
|
|
L |
|
L |
|
24 |
物质结构 |
|
|
|
|
|
|
H |
|
|
M |
|
|
|
|
|
|
|
|
|
|
|
|
|
|
25 |
仪器分析 |
|
|
|
|
|
|
H |
|
L |
|
|
|
|
|
|
|
|
|
|
|
L |
|
|
|
26 |
仪器分析实验 |
|
|
|
|
|
|
|
H |
|
|
|
|
|
|
|
|
|
|
|
|
L |
|
L |
|
27 |
学校心理学 |
|
|
|
|
|
H |
|
|
|
|
H |
|
|
|
M |
M |
M |
|
|
|
|
|
|
|
28 |
教育学 |
|
M |
M |
|
|
M |
|
|
|
|
H |
|
|
|
|
M |
H |
|
|
|
|
|
|
|
29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
L |
H |
H |
H |
|
M |
|
|
|
|
|
|
|
|
|
|
|
|
|
M |
|
|
|
|
30 |
师德与情怀教育 |
|
|
|
H |
|
M |
|
|
|
|
|
|
|
|
|
|
|
|
H |
|
|
|
|
|
31 |
化学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
|
|
|
|
|
|
|
|
|
|
|
H |
L |
M |
|
|
|
L |
|
L |
|
|
|
|
32 |
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共) |
|
|
|
|
|
|
|
|
|
|
|
H |
|
|
|
|
|
L |
|
M |
|
|
L |
|
33 |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
|
|
|
|
|
|
|
|
|
|
|
M |
H |
|
|
|
|
|
|
|
|
|
|
|
34 |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创客教育 |
|
|
|
|
|
|
|
|
L |
|
|
H |
M |
|
|
|
|
|
|
|
|
|
|
|
35 |
普通话技能训练 |
|
|
|
|
|
|
|
|
|
|
|
|
H |
|
|
|
|
|
|
|
|
|
|
M |
36 |
汉字与书写艺术(1) |
|
|
|
|
L |
|
|
|
|
|
|
|
H |
|
|
|
|
|
|
|
|
|
|
|
37 |
汉字与书写艺术(2) |
|
|
|
|
L |
|
|
|
|
|
|
|
H |
|
|
|
|
|
|
|
|
|
|
|
38 |
化学教学技能综合训练 |
|
|
|
|
|
|
|
|
|
|
|
H |
H |
H |
|
|
|
|
|
|
|
|
M |
|
39 |
教育见习 |
|
|
|
L |
|
|
|
|
|
|
|
L |
|
|
|
|
|
|
H |
|
|
M |
|
|
40 |
教育实习 |
|
|
|
|
|
|
|
|
|
|
|
H |
|
H |
H |
H |
|
|
M |
|
|
M |
|
M |
41 |
教育研习 |
|
|
|
L |
|
|
|
|
|
|
|
|
|
H |
|
|
|
H |
|
M |
|
H |
|
|
42 |
毕业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H |
|
M |
H |
43 |
教师口语艺术与人际沟通 |
|
|
|
|
|
|
|
|
|
|
|
|
M |
|
|
|
|
|
|
|
|
|
|
H |
44 |
教育社会学 |
|
|
|
M |
|
|
|
|
|
|
|
|
|
|
|
|
H |
|
|
|
|
|
|
|
45 |
教育哲学 |
|
|
|
|
|
|
|
|
|
|
M |
|
|
|
|
|
|
|
|
|
H |
|
|
|
46 |
班主任工作艺术 |
|
L |
|
|
|
|
|